梦南舍|在社区可持续发展工作中,NGO怎么做?(一)
在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工作中,NGO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该怎么办?
一、具有文化视角;
二、坚信改变的力量来自于内部,侧重发掘和培育内部协作者;
三、从生计、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维度入手,整体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方式;
四、开展社会教育。
这四点是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对过去十多年来农村社区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是理念也是方法,将通过4篇文章来呈现。希望通过这些文章与同行交流想法,向读者传达观念。未来,梦南舍的农村社区工作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探索。
本篇介绍文化视角
>> 更多精彩,可长按二维码关注了解<<
本文撰稿 | 申顶芳
本文编辑 | 陈 默
01
什么是文化视角
“因地制宜”是我们开展社区工作有否有效的关键,而做到“因地制宜”,关键在于“文化视角”。
老年妇女抽烟在布朗社区很普遍,生活中她们就这样借火
文化是农村社区居民长期适应所处环境的产物,社区自身的历史、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等不同元素融汇成为了文化。由于文化是从社区内部及社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长”出来的,故从文化入手,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我所理解的“文化视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文化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二,文化对其拥有者具有精神上(内在)的约束,且有对应的行为规范;三,文化拥有者基于文化内核形成了理解与看待事物的逻辑和审美。
寨心是一个寨子的中心,也是寨魂居住的地方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例说明。
BL村的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并且灵都有欲望。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恶者变得更恶,善者则不愿行善。
由于鬼神大都依附于森林之中,村寨里的人对森林极为敬畏。
他们相信:“如果砍伐树木太多,会破坏‘灵’的家园,它们就会跑到寨子里与人共居,全寨因此会遭殃。”
沿着村民“万物有灵”的逻辑走,这一信仰存在大量禁忌。
不能追逐逃进竜山森林的猎物;
凡供过神、被雷击过、断了梢、有藤条缠身、树上有蜂窝及树脚有蚂蚁堆的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
不能用菩提树作建材;
不能用日蚀和月蚀照耀过的材料作建材;
不可用能在水塘边看到树影的树木作建材;
……
现在,由于遵循此文化规则,村寨周围依然郁郁葱葱,古木参天。
被森林包围的章朗村和白塔
BL村除了信仰万物灵之外,还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据《西双版纳佛教》所述,南传上座部佛教先是“摆坝派”,即山林派,宣讲的教义与万物有灵信仰不兼容,想取而代之。但是信仰万物有灵的民众无法接受,并展开斗争。
后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形成“摆孙”,即田园派,慢慢把佛寺建在村寨附件的菜地边上,宣讲教义比较宽松,不公开反对万物有灵,注重的是众生平等、善恶有报、积德从善和个人修行,缓和了矛盾,容易让人接受,“摆孙派”才得以传播。
《清场仪式》 康朗坎龙绘画
上图所展示的是BL“刀耕火种、轮歇耕作”的耕种方式。他们每年在选好耕种的土地后,在旱季将土地上的树木和草本砍倒,晒2个月左右,之后将其焚烧作为肥料。图为村民做烧地前的仪式,仪式进行过程中,大家会举着火把叫喊,希望把躲藏在地里的小动物赶跑,免得被火烧死。仪式的目的是期望得到被他们伤害的万物的原谅,作物丰收。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BL村的宗教信仰在几百年前曾发生变革,即从信仰万物有灵变成同时信仰万物有灵和南传上座部“摆孙派”佛教。文化内核由此改变,BL村祖先理解和看待事物的逻辑也相应改变。
现阶段,M村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其它村落大体相似,即商业和行政的理念和原则渐渐进入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话语中,人们的生活被拆解成为不同的板块,并由不同的价值和原则去主导。
其结果是精神约束及其对应的行为规范和基于原有文化内核形成的逻辑框架(理解与看待事物的逻辑和审美)在不断弱化。
另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M村的文化变迁速度也是过去任何时期都无法企及的。由此,引发了M村的文化不适应,或者说不协调,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M村面临的文化变迁与BL村先民们面临的情况有几个明显的差别:
一是时间进程不同,BL村的宗教信仰变迁经历了数百年,而M村出现的文化变迁仅仅发生在数十年间,变化非常迅速,村民难于调适;
二是传播媒介不同,M村除了传统的方式外,还借助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媒介,使得外来文化全面渗透,村民不得不接触它;
三是外来文化的便利性和娱乐性,这使得村民乐于接受它。可是,外来文化本身是有利有弊的,而其对环境的影响、让人有消费主义倾向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批判。
布朗族男人为什么穿成这样
因此,我认为M村固守传统不明智,也不现实,但若随波逐流,任其发展也不是出路。M村需要抉择坚守什么,学习什么。外来项目需要做的是协助他们分析面对的挑战,重新思考世代坚守的价值理念为人们寻找出路提供的启示。
02
如何培养文化视角
▷ 态度是关键
“参与式发展”非常强调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的行为和态度,例如要倾听、耐心、谦虚,重视参与社区主体的意见,不带偏见等,都很有价值,这些方面在培养社区文化视角中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除了“参与式”方法提倡的理念和方法外,在我们的经验中,“以学习者的心态”进入社区也极为重要。因为社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是受特殊的环境、历史和面对的问题等多种因素合力影响而成。社区将如何回应内部困难和外部环境变化,都受到文化影响。当我们以“学习者”进入社区时,看到内容和听到的声音会不一样,社区的人对我们的态度也会不一样。
村民集体巡护山林,担心村寨的竜山再次被火烧
▷ 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
例如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简单概括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它强调深入参与研究对象的生产生活,在体验研究对象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研究。应用此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接触和理解当地人和文化。
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时,我们除了获得理性的知识外,特别强调要融入社区,去领会他们的感受,避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社区。
拴线祈福仪式,拴住身上的魂魄不给它乱跑,让人平安健康
▷ 阅读人类学经典民族志与合作社区相关文献
人类学经典能起到灯塔的作用,给我们指引方向。
阅读合作社区相关的文献,既可以让我们迅速了解社区背景与现状,也可快速建立起对他们的印象。阅读时,我们特别注意不要形成“刻板印象”,只有将将文献与现实结合,得到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 从时间、空间和社会组织三方面开展文化调查
时间线调查,大事记和季节历。所谓“大事记”是指当地人认为本土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以及其对社区的影响。所谓“季节历”是指以“年”为单位,对当地所要开展的重要活动进行了解。
空间。重点了解文化上当地人如何规划景观,生产上如何利用土地。
社会组织。主要了解其类型、功能和运转状况。
03
结束语
文化太过于复杂,我们的所见所闻不一定正确,也很难评判理解对或不对。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文化理解的最终解释应该以社区为准。
任何经验都有局限性,上述经验也是如此,并且我们也有很多情况没有搞定。撰写本文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人分享宝贵经验,少走弯路。
竹桥是连接江两岸村与村之间日常交往的通道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下一篇“我们怎么做(二)发掘和培养协作者”
敬请关注
看完有什么感想?
可以来21天共读写作营交流哦~
点击文章👉加入共读写作营,成为彼此的太阳
或👇阅读原文处了解
期待你的加入~